翻譯|行業資訊|編輯:胡濤|2022-11-16 10:45:40.347|閱讀 144 次
概述:主動數據智能時代,企業培養主動智能的文化尤其重要,本文將通過3個方法 幫助企業擺脫主動智能困境~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盡管基于數據的數字化系統已經滲透進現代企業的方方面面,數據和事實的重要性還是常常被忽略。Qlik的調研發現,全球有一半以上員工表示做決策時很難不考慮管理者意見而只參考數據。然而復雜的從商環境卻對企業基于事實和數據展開決策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者僅靠直覺“拍板定論”的現狀急需改變。
從業務角度看,與數據建立動態關系有助于員工實時洞察業務狀態,提高企業業務敏捷性。失去數據的支撐,企業將難以利用洞察來推動敏捷響應并制定面向未來的戰略,錯失寶貴商機。
鏈接數據釋放價值,依靠端到端分析數據管道的構建,也就是 Qlik 所說的主動智能——通過云技術和分析相結合,從旨在觸發立即行動的實時最新信息中獲得持續的商業智能。管理者們常希望通過及時了解業務情況并基于數據制定決策而受益,但員工卻很難不受管理者意見的影響。那么,企業管理者如何才能在組織中培育主動智能文化?
Qlik 調研顯示,有89%的高層管理人員希望團隊成員基于數據做出決策,但事實上,其中有45%的管理者依舊僅憑直覺制定策略。
這一矛盾現象的根源,其實是數據信任。有42%的管理者表示對企業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心存懷疑。這一質疑當然完全合理,基于不完善數據做出的決策,像憑直覺做決策一樣存在風險。管理者在面對數據時,也必須學會質疑數據的可解釋性、有效性和數據來源,以確保所依賴的數據與目的相符。
要實現數據信任,有賴于端到端分析數據管道中高質量的商業智能輸入。這一機制建立后,整個組織都需要開始自上而下重視這些高質量數據,執行以事實為導向的做法。這就形成了數據導向型領導力的另一個關鍵特征:接受新想法的能力。
“寧要令人不愉快的真相也不要美麗的謊言”。
我們用數據不只是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更希望它能夠揭露真相。管理者需要對數據持開放態度,而不是視其為潛在“對手”,在數據結果與個人立場相悖時客觀看待事實,以此為契機打破現狀,減少確認偏差,實現創新。
精準的數據洞察有助于管理者深入了解市場和消費者驅動因素,及時改進產品并提升體驗,通過創新來順應市場需求,保持競爭優勢。簡而言之,正確認識“意料之外”的數據是促使企業獲得成功的關鍵。
端到端分析數據管道不僅有助于管理者基于證據做決策,也便于員工依據可操作信息和洞察做出決策。這時主動智能便成為合作型組織的關鍵,即企業給予員工足夠的信任,讓員工敢于根據可靠數據制定正確決策。通過授權,團隊將更具創造力,能夠依據正確的洞察,自信地處理所遇到的問題。
在制定決策的過程中,企業下放權力并積極提供數據支持,有助于團隊平等地開展合作,共同依據統一規范去解決問題。當員工不論什么崗位或何時何地都能按需獲取正確的數據時,數據的易用型和可用性就會大大提高。
從重視數據到實現數據民主化,企業管理層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確保主動智能擴展至整個組織。一名積極的數據型管理者應該從自身做起,勇于推行全新的工作實踐,幫助企業在數據經濟中占據核心地位。
Qlik是一家私有SaaS公司,提供端到端實時數據集成和分析云平臺,以縮小數據,洞察力和行動之間的差距。通過將數據轉換為Active Intelligence,企業可以制定更好的決策,提高收入和盈利能力并優化客戶關系。Qlik在100多個國家/地區開展業務,為全球50,000多個客戶提供服務。
作為Qlik官方的中國合作伙伴,我們為Qlik的中國用戶提供產品授權與實施、定制分析方案、技術培訓等服務,歡迎。我們旨在讓中國企業的每個Qlik用戶都能探索出數據的價值,讓企業形成分析文化。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