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行業資訊|編輯:王香|2017-11-22 17:00:01.000|閱讀 434 次
概述:2017年我們聽到最多的詞一定有人臉識別,人臉識別也早已走進人們的生活,服務于各行各業,那么這項火爆的科技未來將會如何存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的預測。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進入2017年之后,人臉識別迎來了井噴式的爆發,開始走進千家萬戶,人人都有了一把“臉鑰匙”。
人臉部識別已變得越來越普遍,但當問及任何人如何避免它,一些人可能會說只要戴面具就能實現。據外媒報道,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進一步研發臉部識別技術,即使人們的臉部被覆蓋也能識別出某人,這可能意味著在公眾中匿名的人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困難。
在本周發表的一篇研究中, 通過使用深度學習和臉部具有各種“偽裝”的人物圖片的數據集,研究人員能夠訓練出一種神經網絡,可以識別臉部被覆蓋的人們。社會學家Zeynep Tufekci在Twitter上分享了這項研究成果,指出這種技術可能成為壓迫的工具。目前這種臉部識別方法的準確率遠遠低于行業標準。
專門從事臉部跟蹤和分析的薩里大學研究員Patrik Huber表示 :“這篇論文中提及的技術并不是特別令人信服。” 他指出,該系統實際上并沒有將偽裝的面孔與臉部照片或肖像進行匹配,而是使用稱為“面部關鍵點”(如眼睛、鼻子、嘴唇等之間的距離)來進行識別。
雖然這項技術仍然存在缺陷,但是一些臉部識別技術已經取得快速進展。例如,Facebook已經訓練出可以基于頭發、體型等特征來識別人的神經網絡。而瑞士巴塞爾大學也正在開發一個用于識別戴面具者的系統,根據可以看到的方式重新創建一個目標人物臉部的3D模型。
隱私倡導組織表示,即使這些系統還存在缺陷,仍然有可能被執法者所接受。例如,上個月,倫敦警方使用實時面部識別來掃描參加諾丁山狂歡節的人們。在活動之前,他們組裝了一個包括500多人照片的“定制數據集”,并利用監控攝像頭捕捉識別可能鬧事的人。根據人權組織團體Liberty的一份報告,警方使用來系統成功確定一名可疑人士。
人臉識別安檢、解鎖、購物、辦理業務等等,人臉識別普及的同時給人們帶來的便利也是無法估量的,希望在未來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好更安全地服務社會。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